首頁 首頁 / 文章專欄 /
車禍發生後,該報警還是和解?律師帶你看懂最佳處理流程

車禍發生後,該報警還是和解?律師帶你看懂最佳處理流程

生活一把罩
2025/08/26

李侑宸律師

文章封面

車禍是一種誰都不希望遇到的意外,根據交通部的統計在台灣狹小的土地、複雜的巷弄當中,平均每天發生超過千起交通事故,從小到擦撞,大到重大事故都有;但無論是小擦撞,還是涉及人身傷害,多數人發生車禍的第一個念頭都是「車禍發生後怎麼辦?」是什麼狀況都要報警嗎?還是可以私下和解了事?如果被騙怎麼辦?我離開會是肇逃嗎?該怎麼寫和解書?

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慎,不僅可能失去法律保障,還可能影響保險理賠,甚至造成更大的經濟與法律糾紛。本文將帶你一步一步釐清 車禍報警流程、車禍和解流程,並搭配實務上的「車禍和解注意事項」,讓你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更冷靜,也更有底氣。

 


 

狀況1|車禍發生後,請優先確認人身安全

發生車禍的第一瞬間,很多人會心疼自己的愛車,所以下意識會先檢查車子有沒有毀損,但請記得檢查完愛車後,不要忽略了「人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」,所以無論是事故大小,第一部都是檢查有沒有人受傷,包括自己、乘客以及對方駕駛、乘客,或是行人,確保被交通事故波及的所有人人身都是安全的。

 

  1. 若有人傷亡:應立即撥打 119,告知現場狀況、地點、傷員幾位(這部分救護人員會引導說明),並同時請求救護車到場,撥打完 119 後也建議撥打 110 報警,確保事故過程有警方介入。
  2. 若無人受傷但有人情緒激動,難以受控,請先拍照留存現場狀況後,儘速先將車輛移至安全處(例如路邊),避免二次事故發生,並保持冷靜溝通,但請注意優先注意自身安全,避免自己陷入危險狀況當中。
  3. 若雙方同意不用報警,至少應該用手機拍照紀錄現場,包括車輛位置、刮痕、人車狀態,這些都是日後釐清責任的重要依據。

 

舉例來說:如果你與對方只是小小擦撞,但對方隔天突然出現「頸部不適」去醫院掛號,並要求高額賠償,這時若你沒有任何現場紀錄,便會陷入不利局面。

 


 

狀況2|車禍發生後,車子可不可以移動?

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,會記得說「車禍後不得隨意移動車輛,避免破壞現場狀況」這件事情,這件事情本質上沒有任何錯誤,因為警察會需要依據現場的狀況進行記錄,並且現場的狀況將會同步影響未來肇事責任的比例,所以這個觀念上來說沒有錯誤,但什麼狀況下不能移動車輛?什麼狀況下又需要移動車輛?

這邊提供各位一個簡單的分辨方式:端看被車禍波及到的所有人,是否有人傷亡?

 

  1. 若有人傷亡,不得任意移動車輛(依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」第62條第3項規定,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者,應即採取救護措施及依規定處置,並通知警察機關處理,不得任意移動肇事汽車及現場痕跡證據)。
  2. 若有人受傷,並且雙方同意移動車輛後,應將肇事車輛標繪後移至不妨礙交通之處所;但只要有一方不同意,即不得任意移動。
  3. 若無人傷亡,且車輛尚能行駛,請儘速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之處所((依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」第62條第2項規定,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且車輛尚能行駛,而不儘速將車輛位置標繪移置路邊,致妨礙交通者,將處以罰緩)。

 

所以簡單來說,有人傷亡,請不要隨意移動車輛;沒人傷亡,請儘速移動車輛。

 


 

狀況3|什麼情況下一定要報警?

在台灣,法律並未規定「所有車禍都必須報警」,但有些狀況是務必要報警的:

  1. 有人受傷或死亡:這屬於刑事案件,警方必須介入,否則事後可能涉及「肇事逃逸」的刑責。
  2. 涉及酒駕、肇事逃逸或無照駕駛:這些都屬於刑事責任範疇,必須報警,由警方蒐證與製作筆錄。
  3. 雙方爭議大,現場談不攏:若你擔心對方事後反悔,警方紀錄就是你最有力的保障。
  4. 需要保險公司理賠: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會要求提供「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」,沒有報警紀錄,可能導致保險拒賠。


舉例來說,假設你的車子被機車追撞,雙方協議你出 5,000 元修車,結果隔天對方卻向保險公司申請醫療費用,保險公司要求你提供事故報案紀錄,此時若你沒有報警,就會陷入無法證明事實的困境。

所以我們還是會建議,如果真的不幸發生交通事故,如果有疑慮,在所有情況下報警將會是消除疑慮的最佳做法,可以避免到後續非常多的爭議;倘若真的趕時間,並且是非常輕微的交通事故(這邊指的輕微是幾乎無車損,以及完全無人受傷),再怎麼趕時間都要下車與對方交涉,留個雙方彼此的聯絡方式,確保後續的權益以及溝通都是順暢的。

 


 

狀況4|私下和解適合哪些情況?

老實說,因為台灣地狹人稠所以發生「輕微車禍」的機率非常的高,有可能只是不小心碰到後照鏡,或是不小心 A 到車門,如果每一個案件都需要經過繁雜的法院程序,將會消耗掉車禍雙方的耐心,以及耗損法院資源,所以並非所有車禍都需要走到法院,這些小擦撞事故,的確可以私下和解。

但要注意的是,私下和解並不是口頭說說就好,不是擦撞後下車跟對方說「欸,這筆要賠5000塊」拿到錢就了事了,如果真的要在法律上避免爭議,只有簽訂「和解書」才是真正最直接也最單純的做法。

車禍和解書的撰寫要點(僅供參考,仍須依照每一個案件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):

  • 明確記載雙方資料:姓名、身分證字號、車號、聯絡方式。
  • 事故資訊完整:事故日期、時間、地點,並附上車禍簡要經過。
  • 金額具體:例如「雙方同意以新台幣 3,000 元整賠償完畢」,避免模糊字眼。
  • 免再追訴條款:加上「雙方同意本次和解後,不再就本事故提出其他請求」。
  • 簽名或蓋章:最好雙方親筆簽名,增加法律效力。

和解書的存在是避免「後續不正當的追討」,很多人在賠償之後,過不久卻又收到警方的通知,這樣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,雖然後續可能不需要賠償更多的金錢,但一來一往的程序仍舊會讓人無所適從。如果真的很怕和解書寫錯,法律零距離的李侑宸律師可以提供相關諮詢,確保當事人的權益可以受到最完整的保障。

 


 

狀況5|報警與和解能並行嗎?

不是才說有些小擦撞是可以私下簽立和解書和解的嗎?那我報警了是不是就要走相關的法律程序?這邊我們可以大聲地跟你說「並不是報警就不能和解!」許多人以為「報警」就表示一定要走訴訟,其實並非如此,實務上,報警與和解是可以並行的。

操作上,可以先報警,讓警方記錄事故經過,再由雙方進一步談和解。這樣的好處是:

  1. 保留證據:警方的筆錄與現場照片,都能確保事實清楚。
  2. 保險公司有依據:之後若要申請車險或強制險理賠,會更順利。
  3. 降低反悔風險:和解雖然快速,但如果對方事後反悔,有警方紀錄就能佐證你的清白。

 


 

狀況6|遇到爭議時,律師能怎麼幫助你?

雖然不是每個案件都需要律師的協助,但當事故牽涉到高額醫療費用、車輛修繕費、精神慰撫金,或者責任歸屬難以釐清時,律師的角色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因為這不只是單純「賠多少錢」的問題,更牽涉到刑事責任、保險給付,以及長期的醫療或後續影響。

我們也會擔心若當事人自行處理,往往會因為不熟悉法律條文與程序,而在不知不覺中簽下對自己不利的和解條款,導致後續的賠償、責任、權益都會受到損害。

律師能提供的協助,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幾個層面:

  1. 審閱與撰擬和解書
    許多車禍糾紛的爭議,並非來自於事故本身,而是源於一份寫得不清不楚的和解書。如果和解書寫得亂七八糟,或是遇到有心人士鑽文字的漏洞,後續賠償的模式可能會十分紊亂,或是無法得到應有的權益。
    律師能針對條款進行逐字檢視,確保文字沒有漏洞,避免對方日後再提出額外請求。例如,有些當事人以為「付清修車費」就結束,卻忽略了「醫療後續治療費」可能另計,導致雙方爭議不斷,律師能確保條款完整,避免留下灰色地帶。
     
  2. 提供專業法律意見
    車禍案件往往橫跨民事與刑事責任,甚至涉及保險法規。律師能依照事故情況,判斷你該選擇和解、提告,還是等待保險處理。例如,若對方明顯酒駕,即使雙方當下談成和解,該和解也可能不具法律效力;這些細節,只有專業律師才能即時提醒。
     
  3. 代理談判與協商
    車禍之後,當事人雙方情緒往往激動,談判容易失焦,甚至出現恐嚇、威脅的情況。律師可以作為中立的第三方,站在專業角度幫你與對方交涉,讓談判聚焦於事實與法律,而不是情緒與猜測。這樣不僅能降低衝突,也能提高談判成功率。
     
  4. 協助爭取保險理賠
    多數人以為「報警、交給保險公司」就萬事大吉,但實務上,保險公司也可能依據條款限制拒賠或減少給付。律師能幫你檢視保單條款,確認保險範圍與責任歸屬,並在必要時協助提出申訴或訴訟,以確保你獲得應有的理賠金額。
     
  5. 長期風險評估與後續協助
    車禍並非簽完和解就結束。若事故造成傷者後續需要長期治療,或未來可能發生併發症,律師能提醒你在和解條款中加入相應保障。例如,常見的「醫療費」爭議,就是因為當事人忽略了後續醫療需求,導致未來再度陷入紛爭。律師的專業判斷能讓你在當下就預防後患。
     

 

舉個實際的例子:有位駕駛在一次車禍中,原以為對方只是輕傷,當場便支付 5,000 元並簽訂和解書。結果對方三個月後出現頸椎傷害,要求支付高額醫療費。由於當初的和解書沒有明確涵蓋「未來醫療」,駕駛只能再次面臨訴訟與賠償。若當時有律師協助,就能避免這種「簽了和解卻未真正解決」的情況。

因此,律師的價值並不只是在法庭上辯護,而是能在事故的第一時間,幫助你釐清法律風險、保護你的權益,讓你避免做出「看似省事、卻代價更大」的決定。

 


 

溫馨提示|冷靜處理,才是最好的保護

車禍發生後,慌張與不安都是自然的反應,但請記得,你並不是孤單面對這一切。只要一步一步冷靜處理:先照顧好彼此的安全,再依情況選擇報警或和解,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,就能讓這段突如其來的意外,逐漸回到清晰而可控的軌道上。

或許過程中仍會有爭執、擔憂,甚至害怕,但請給自己一點信任「每一次用心的選擇,都是在守護自己,也守護他人」。當你能溫柔而堅定地處理意外,你就已經把風險降到最低,並讓生活重新回到平穩的節奏。

如果你正面臨車禍或法律上的煩惱,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,別擔心!來到 「法律零距離」,我們會用最專業、卻也最貼近生活的方式,陪你一起找到方向。

 

回文章專欄
line ph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