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首頁 / 文章專欄 /
債務壓力好沈重!存證信函真的有用嗎?真的能解決問題嗎?

債務壓力好沈重!存證信函真的有用嗎?真的能解決問題嗎?

柚律大解析
2025/09/09

李侑宸 律師

文章封面

債務糾紛,是許多人一生中都可以能遇到的煩惱,也是揮之不去的陰影。如果彼此的金額小又不好意思要,金額大又不知道該怎麼辦。最常見的是,好心借錢給多年好友,原本想著「三兩月就會還」,結果時間一久,對方開始避而不談,甚至連訊息都已讀不回,最後又覺得手續繁雜就放棄當自己衰;或是在網路上因交易糾紛被拖欠款項,對方信誓旦旦的說一定會還、一定會給,但最後直接被對方封鎖了。

當欠款遲遲收不回來時,很多人會手足無措,上網也找不到很直接的解決辦法,很多都會說「寄一封存證信函」過去就好了,至少有保障。那麼,存證信函真的能解決債務問題嗎?

 


 

存證信函是什麼?它為什麼重要?

 

存證信函是一種透過寄送的正式文件,寄件人可以保留副本,而收件人簽收後便無法否認曾收到這份內容。雖然它不是法院判決,不能強制執行,但它有幾個法律上很實際的效果。

 

第一!它能證明你已經正式通知對方,避免日後債務人辯稱「我不知道有欠錢」


第二!它能作為證據保存,未來若走上法院,可以顯示曾經善意提醒,這會對法官判斷有利


第三!它還有心理上的震撼效果,收到一封掛號存證信函,代表事情已經不只是「朋友間催錢」,而是進入到一個法律化的階段。

 

想像一下,當對方手機傳來 LINE 訊息說「快點還錢」,他也許還能裝作沒看到,或推托手機壞掉、手機沒電,但當信件正正經經送到家裡,還需要簽收,這種壓力感就完全不同,存證信函的價值,常常不在於法律強制力,而在於它能迫使對方正視這段債務。

 


 

那什麼時候可以寄出存證信函?

當然不是所有欠款問題都需要動用存證信函,且大部分的民眾也沒辦法太確認實際的使用狀況,如果寫錯了或是在不恰當的時間做使用,也有可能會影響到最終權益;所以如果只是忘記轉帳,或雙方仍有良好溝通管道,口頭或訊息提醒就足夠了,但在某些情況下,存證信函的必要性就顯得格外突出。

 

1.私人借貸久拖不還:有借據或聊天紀錄,卻一再拖延付款。
2.商業往來逾期欠款:帳務金額明確,對方卻持續不履行。
3.租屋糾紛:房東拒退押金、房客積欠租金,雙方已有明確契約基礎。
4.對方刻意逃避:訊息不回、電話不接,完全失去正常溝通管道。

 

在這些場景下,存證信函的意義是劃清界線:它告訴對方,這件事已經不是私人情感的問題,而是一個「法律責任」的問題。這種正式通知,比反覆的口頭催討更具力量,也能為後續訴訟鋪路。

 


 

存證信函真的能解決問題嗎?它又有什麼效力與限制?

 

很多人會有誤解,以為「只要寄出存證信函,對方就必須還錢」。事實上,存證信函沒有強制力,它的價值在於「通知」與「紀錄」,而不是直接解決問題,它的作用是在於能在訴訟中,幫助你站穩立場,但很可惜的是它本身無法像法院判決一樣凍結財產。不過,在實務上,存證信函仍然相當有用。因為許多債務人並非真的打算永遠不還,而是抱著「能拖就拖」的心態。他們可能覺得欠錢是私下的小事,沒有立即後果。但當一封存證信函送到手上,他們會意識到「對方是認真的,事情可能要鬧上法院了」,這種心理壓力往往能推動他們正視債務,進而與債權人展開協商。

 

換句話說,存證信函是逼迫債務人「面對現實」的工具。它可能不能直接讓你拿回錢,但卻能迫使對方進入談判桌,這對解決問題已經跨出關鍵的一步。

 

它能做到:

  • 確保債務人知情,避免對方事後否認。
  • 證明你已經給予履行機會,日後法官會更傾向認定你立場合理。
  • 對部分仍重視名譽或避免麻煩的人,存證信函常能有效促使履行。

它無法做到:

  • 直接逼迫債務人還錢,因為它不具強制力。
  • 取代法院程序,若對方堅持不還,最終仍需提告。

 


 

如果存證信函無效,下一步怎麼辦?

 

存證信函畢竟沒有強制力,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債務人都會因為一封存證信函而妥協,有些人即使收到了,仍舊選擇拖延或完全不理會。這時候,存證信函便成為進一步法律行動的重要基礎。債權人通常會先評估金額大小與債務明確程度,若金額在十萬元以下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起小額訴訟,程序簡單、費用低廉,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判決,倘若債務金額明確,且有清楚的借據或對話紀錄,還可以選擇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;只要對方沒有提出異議,支付命令就會和判決具有同等效力,後續甚至能直接申請強制執行。

 

至於金額龐大或涉及爭點較多的案件,就必須透過普通民事訴訟來處理,由法院全面審理並裁判。最後,即使已經取得判決或支付命令,若債務人仍拒不履行,債權人仍可進一步申請強制執行,透過凍結薪水、扣押財產等手段來保障自己的權利。雖然這些法律程序聽起來嚴肅,但因為有存證信函在先,法院往往會認定你已經善盡提醒義務,這使你的立場更為穩固,它既能顯示你給過機會,也能避免對方事後辯稱「完全沒有心理準備」,讓後續的訴訟與執行過程更加順利。

 


 

存證信函是一份誠意,也是最後的提醒

債務糾紛,往往不只是金錢上的拉扯,更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情感。寄出存證信函,不代表你要和對方徹底翻臉,而是用最正式、卻仍帶著餘地的方式告訴對方「這筆債務必須被正視」。它是一份提醒、一種誠意,也是最後的界線,如果對方願意履行,事情就能和平落幕;若選擇忽視,那麼至少你已經為自己建立了下一步的法律基礎。

 

在面對債務壓力時,你不需要獨自承擔,也不必因為不懂法律而感到無力。 來到 「法律零距離」,我們會用專業、溫暖的方式,陪你判斷最合適的解決途徑,幫助你在混亂中找到清楚的方向,讓債務問題不再是一個無解的枷鎖。

回文章專欄
line ph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