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首頁 / 文章專欄 /
合約一定要找律師看嗎?小資族必懂的契約審閱關鍵

合約一定要找律師看嗎?小資族必懂的契約審閱關鍵

生活一把罩
2025/09/09

李侑宸 律師

文章封面

在現代社會裡,合約早已滲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。從租屋、就業,到與廠商合作、投資買賣,每一份合約看似只是幾張紙,卻往往決定了我們能否受到保障。對多數小資族而言,合約往往代表著一個重大決定一份工作、一間住所,甚至是一段人生的重要階段;然而,當我們拿到一份合約時,腦中最常浮現的問題就是:「我一定要找律師幫忙看嗎?」

 


 

有一定要合約嗎?合約為什麼重要?

 

合約是一種法律文件,它讓雙方的「約定」不只存在於雙方的口頭當中,更是未來發生爭議時,法院認定責任的依據,也就是說,當雙方對於權利義務有不同解釋時,合約上的文字才是最後的裁判。

問題在於,許多合約使用專業術語或法律用語,對於沒有法律背景的小資族來說,往往讀得似懂非懂,只能依靠對方的解釋;然而,正是這種「看似沒問題」的模糊,往往隱藏了陷阱,像是租屋合約裡常見的「不得提前解約」條款、勞動契約裡不合理的競業禁止條款、或是合作契約裡偏頗的違約責任,這些內容一旦簽下去,就代表著你已經同意。到時候即便覺得吃虧,也很難再反悔。

 


 

合約能有什麼風險?小資族最常忽略的合約風險!

 

對小資族而言,合約最常出現的風險有幾個面向。

 

第一是「資訊不對等」,因為多數時候合約是由房東、公司或廠商先擬定,條款自然偏向對方有利,而我們只是簽名的一方,這時候如果因為省事或是懶得看內容,忽略合約裡面塞了一些不合理的條款,就傻傻簽下去的話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
 

第二是「模糊條款」,像是租約裡寫著「需保持房屋良好狀態」,到底什麼是良好?若有爭議,很可能成為房東不退押金的理由;所以合約中要盡量避免「模糊狀態」的文字,將所有細節白紙黑字的寫下,才會在未來有爭議時獲得最全面的保障。

 

第三則是「隱藏責任」,例如合作契約中把所有風險都壓在乙方,卻用冗長文字包裝,讓人一時沒有察,但是!這些條款未必是非法的,所以一旦簽下,法律上仍然有效,最後造成的損失只能自己承擔。

 

因此,合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有沒有寫錯,而在於你「沒有看懂」就簽下去。小資族因為急著找房、怕失去工作機會,或擔心耽誤合作進度,很容易選擇「先簽再說」,但這樣的做法往往才是最危險的。

 


 

什麼時候需要律師協助?

 

「找律師寫合約、看合約,又是一筆成本,真的有必要嗎?」法律零距離可以誠實的跟你說「並不是所有合約都需要律師逐條審閱」,但當金額較大、條款較複雜、或你的權益會受到重大影響時,律師的專業就顯得格外重要。舉例來說,若你簽的是幾千元的手機門號合約,通常不需要找律師;但若你簽的是數十萬的裝潢契約、數百萬的投資協議,甚至是影響工作未來的勞動契約,律師的審閱就能幫你避免日後陷入漫長又昂貴的訴訟。

 

律師在審閱合約時,不只是幫你找出「有沒有違法的地方」,更重要的是提醒你可能忽略的風險,像是「責任歸屬是否公平」、「解約條件是否合理」、「違約金比例是否過高」等,這些細節往往決定了日後爭議的走向。對小資族而言,律師費用看似是一筆額外的支出,但比起因合約不當而損失數十萬甚至上百萬,這筆投資反而能省下無數麻煩。

 


 

如何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下保護自己?

 

現實中,並不是每一次簽約都能在時限內找到律師協助(當然法律零距離有提供 24 小時的律師服務)。那麼,如果真的只能自己看合約,有幾個方法能減少風險。

 

1.要養成「逐字閱讀」的習慣,不要因為文件冗長就草草帶過。

2.針對看不懂的法律用語,要勇敢詢問對方,並要求以白話解釋。

3.要注意「模糊字眼」與「空白條款」,例如「依實際狀況調整」、「由甲方另行通知」這類字句,往往代表著彈性全在對方手

4.最後,也可以透過政府公開的契約範本或網路上的契約資源,比對條款是否過於不合理。

 

雖然這些方法無法取代專業律師,但至少能讓你在簽名之前更有意識地看清合約內容,而不是毫無準備地承擔風險。

 


 

懂合約,就是懂得保護自己

 

合約是一份承諾,更是一份保障,它不會因為你沒看懂而失效,也不會因為你「沒注意」就自動失去效力。對小資族而言,懂得在關鍵時刻尋求律師協助,或者至少用心去理解合約中的文字,都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方式,不要因為急著簽下去,就把風險留到未來。

如果你正猶豫是否需要律師幫忙審閱合約,或者擔心自己忽略了重要條款,來到 「法律零距離」,我們能幫你檢視每一份文件,讓你在簽約之前,就先為自己買一份安心。

回文章專欄
line phone